欢迎光临辽宁省易派环保职业培训学校 品质教学,服务环保产业,易派环保教育与您共同成长!
在线报名
在线报名
预约报名
点击此处 预约课程
成绩查询
成绩查询
点击此处 查询成绩
首页 > 环保资讯 返回
  • 大气灰霾特征与控制途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成渝联手控制灰霾天气
  • 2013-01-21
  •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王小玲 记者 曹小佳 成都报道

      记者从日前在四川省资阳市召开的成渝地区大气灰霾控制战略研讨会上获悉,成渝地区大气灰霾特征与控制途径研究项目已有初步成果,灰霾控制对策将于今年6月提出。

      据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岳东介绍,成渝城市群的四川部分包括成都等14个城市,占全省29%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省81%的人口,排放了79%~84%的大气污染物,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2.9倍。

      目前,成渝地区复合型污染已经逐渐显现,城市间大气污染传输影响明显。部分城市外来源贡献达20%或以上,区域大气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

      “目前环境管理模式滞后,污染控制单一,已难以适应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要求,需要建立联动机制。”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罗彬分析说。

      2010年6月,北京大学、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了这一项目。

      据了解,成渝地区的灰霾天气日趋严重,可能与成渝地区城市密度大、能源消费集中有关。初步研究显示,成渝地区气溶胶学厚度的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

      据项目课题组专家、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谢绍东教授介绍,为了保证监测数据能全面反映灰霾污染特征,项目组在成都、重庆和内江选择设置了3个监测站点。

      “监测点位的选择是根据当地多年的环境空气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工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分布、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能够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的环境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建信表示。

      据了解,这一项目首先针对成渝地区形成灰霾的主要前体物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及污染源排放特征进行研究,收集污染源相关信息和排放因子。

      同时,项目组开展针对灰霾污染过程的综合观测,确定颗粒物及化学成分与能见度的定量关系,研究主要污染物的区域分布特征、传输途径、地区间项目影响关系等,揭示灰霾天气的形成机制。

      项目组还将致力于建立区域源排放与大气复合污染的非线性关系、多污染源多目标的空气质量调控原理和区域灰霾综合防治技术等,制定成渝地区灰霾污染的控制战略与决定建议。

      据了解,这一项目将于今年6月完成,届时有望系统分析灰霾生消机制及传输规律,阐明灰霾成因和机理,提出灰霾相关污染物协同控制对策与途径。

    来源: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