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培训 |
返回 |
- 走近以色列水资源再生利用
- 2012-08-06
辽宁省农业环保代表团一行11人于2007年11月初参加了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国家贸易展览与会议中心举行的“水技术和环境控制周”活动。此次活动主要以以色列环境保护部等主办的WATEC 2007(以色列)展览会为中心,为国内外的生产厂商、研究人员、投资者、学术机构提供一个与以色列环保专家们深入交流的机会。 以色列是世界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它位于亚、欧、非三大洲结合处,属地中海气候。联合国规定的国土面积为1.49万平方千米,目前实际占领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比沈阳市略大,人口700万,与沈阳市接近。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北部年降雨量708毫米,南部埃拉特附近仅39毫米,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正是基于它的沙漠化、连年干旱、无规律降雨的恶劣气候,以色列被迫开发了多样化的水资源管理技术。但促使以色列水技术工业蓬勃发展的因素除了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压力之外,更重要的还有水研究领域健全的学术机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专项用于水技术的孵化器等等。
目前,以色列在水资源科技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世界水及环保科技“硅谷”之美称,在水技术及环保科技的许多方面拥有最尖端的解决方案。以色列在满足本国环保和水的需求的同时,正在将污水处理领域的先进技术推向世界。一些敏锐的以色列企业更是把目光瞄准了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中国,进入中国的水业是未来几年他们的一个主要发展战略。据以色列商务部透露,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甚至已经进入项目合作谈判阶段。 据以色列的环保官员介绍,以色列通过提高水管理效率已基本满足了本国对水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这些措施包括雨水灌溉、全国性沟渠、防洪水库和农业生产上采用创新型灌溉技术等,其中滴灌技术等已经在中国有了一些应用。 以色列被誉为海水淡化的世界先导。在活动周期间,我们参观了以色列的一家日产量为10万立方米的海水淡化工厂。在与以色列专家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的海水淡化工艺在主体流程上与我国国内目前采用的技术接近,预处理采用絮凝─沉降─气浮─过滤,主体设备为反渗透组件,反渗透进水压力7 000千帕,产水率50%,浓水压力为6 900千帕。该工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压力为6 900千帕的浓水拖动水轮机发电,可节能40%,这是该项技术的核心,大幅度降低了运行成本,使该项海水淡化技术具有了很强的生命力和极高的推广价值。二是在后处理工艺中添加矿物质,使“纯净水”变成“矿泉水”,这主要是基于提高产品水品质的考虑。 据介绍,由以色列海水淡化企业IDE和法国Veolia 公司投资2亿美元共建的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厂,每天产量能达到100万立方米。此厂为以色列南部内盖夫的广大地区提供饮用水。预计到2008 年,计划在地中海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海水淡化厂产出的水可以满足全国15%的需求。IDE公司还开发了一种反渗透技术,可使每立方米水的生产成本降低到55~60美分,显著低于现有水平。 淡水的短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以色列对城市污水净化的需求,也带动了以色列先进水技术的发展。目前,以色列还保持着污水回用于农业的世界纪录,城市污水总量的70% 被回收用于农业,居世界第一。而位居第二的西班牙,回用率仅为12%。以色列发明的滴灌技术在本国被广泛应用于60%以上的农田,而在美国只有6% ,特别是利用滴灌系统把污水回用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以色列建国50多年来,非常重视生态保护与修复,大面积采用滴灌技术,政府组织建设了大量的公共林地,选择适宜的植被和树种,绿化成本低,生态效益显著,目前已与其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还参观了位于特拉维夫市郊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该系统进水是经过常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水COD浓度为45毫克/升,处理后出水为7毫克/升,主要用于灌溉农田,系统的水力负荷为0.35米3/(米2·日)。整个处理系统由完全相同的两部分组成,交替使用,系统闲置时进行自然修复。从其主要工艺参数来看,该系统与国内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接近。 以色列对水资源匮乏的认识已渗透到当地的文化中,同时又有严格的政策法规作为水资源管理的保障。为全力开发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以色列先后制定了《水法》、《水井法》、《河溪法》等法律法规,出台多项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并严格执行,保障了水资源管理的有序进行。以色列根据用水量和水质来确定供水量和水价,用水总量越少单价越低,总量越多单价越高,以此来鼓励节约用水。 从以色列的水管理事实和经验中,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水资源回用的效率和广阔前景,先进的水技术和高效的管理不仅给缺水的以色列解决了很多现实的社会问题,而且也给自身的经济带来
-
|